×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中国经济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5年第3辑 总第15辑
刊出日期:2025-10-14
全选
|
Select
科技金融发展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闫硕,沈艳,刘欣,任颋
2025, 3(15): 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业问题是民生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本文以200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多时点渐进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科技金融政策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扩大了就业规模。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政策通过优化企业的创新链、资金链及信息链等渠道扩大了就业规模。进一步检验发现,科技金融政策不仅扩大了就业规模,还促进了就业结构升级,且该效应主要集中体现在融资成本较高的民营企业,验证了资本技能互补假说。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金融政策的就业促进效应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融资约束较高企业、非高科技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位于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更为明显。从实体经济角度出发,本文拓展了科技金融政策对劳动就业的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参考。
Select
绿色金融的风险效应——重污染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视角
喻旭兰,方子怡,周颖
2025, 3(15): 5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绿色金融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其潜在的风险效应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基于重污染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视角,结合2007~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政策冲击,考察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微观风险效应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绿色信贷政策影响下重污染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情况显著加剧,其背后的形成机制是,在绿色信贷政策的规制压力之下,银行信贷供给意愿降低,同时企业环境投资需求增加,重污染企业转而进行短期债务融资以滚动支持其环境项目投资,使得投融资期限错配。进一步研究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约束下的投融资期限错配将显著加大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经营风险与破产风险,而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现金储备水平和内部控制质量均能有效缓解上述问题。本文揭示了绿色金融可能存在的非预期风险效应,并就如何化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Select
地方“招贤纳士”刺激了企业投资吗?——基于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实证分析
陈熠辉,杨敏,蔡庆丰
2025, 3(15): 88-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素质劳动者逐渐成为区域竞争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这一背景下,各城市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政策为区域经济发展“招贤纳士”,这是否会影响微观企业的发展决策有待检验。本文基于中国城市层面的人才引进政策,运用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城市在“招贤纳士”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高素质劳动者需求时,会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研究发现,城市“招贤纳士”能够起到刺激域内企业投资的作用,显著提升企业投资水平。机制检验发现,城市“招贤纳士”主要通过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两个渠道刺激企业投资。异质性检验发现,地方人才政策强度越大,出台的发展型政策的促进效应会更为明显。此外,城市“招贤纳士”对企业投资的刺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教育资源更为丰富的地区和非一线城市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招贤纳士”在提高企业投资支出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劳动力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此外,城市“招贤纳士”有助于促使企业更专注实体发展,抑制其“脱实向虚”。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地方人才竞争与企业发展的内在机理,能够为新时代下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Select
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投资效率——来自商帮文化的证据
巩震鲁,刘思婷
2025, 3(15): 121-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的有效投资关乎资本市场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商帮文化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帮文化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升企业声誉及缓解融资约束是商帮文化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商帮文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存在隐性治理效应,其他非正式制度对商帮文化的影响有交互作用,且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在股权集中、营收效益较好的企业更为明显。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发现商帮文化对于成长期企业的投资效率提升更具促进作用。商帮文化不会诱发“圈子”的排他效应,相反,有助于降低供应商(客户)集中程度,并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商帮文化这一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驱动因素,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构建中国特色企业治理体系提供了相关非正式制度方面的依据。
Select
乡镇机构精简与县域农业发展——基于合乡并镇改革的经验证据
单德朋,姚壮
2025, 3(15): 152-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是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利用四川省县域面板数据,将“合乡并镇”改革视为准自然实验,分析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对县域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合乡并镇”改革能够在短期显著推动工业化进程,表现为房地产投资增长、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加及工业增加值提升,但未能有效提升县域农业产出;第二,机制分析揭示,财政分权激励强化了地方政府的“重工轻农”倾向,工业化未能有效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土地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反而因要素错配而抑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效果存在显著的地形差异,平原和丘陵地区农业产出呈现显著负向效应,而山地高原地区不显著;第四,政策执行力度是决定效应作用方向的关键,严格按标准执行的“达标县”实现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非达标县”则呈现显著负向效应。本研究揭示了政策执行机制的核心作用,为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协调城乡工农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学理依据和政策启示。
Select
律师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基于律师事务所地理分布结构的微观证据
陈选娟,胡涛,杨刚,董莹
2025, 3(15): 179-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企业法务体系发展起步较晚,社会律师的法律服务长期以来都是依法治企的重要助力。本文梳理了律师服务嵌入企业法务体系的典型事实,并利用律师事务所的地理分布衡量律师服务供给水平,分析律师服务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及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律师服务供给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律师服务供给水平越高,企业的专利产出水平越高;律师服务供给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仅停留在数量层面,对高质量的发明专利也有显著提升作用,并且这种效应对CEO具有生产研发背景的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和受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更强。进一步地,本文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律师服务通过增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效果,规避事前的侵权风险,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同时,律师服务供给水平提升在促进企业创新的同时,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的市场价值转化效率。本研究丰富了法与经济的相关文献,对我国的律师队伍建设和企业推动依法治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Select
知识产权保护能否矫正劳动力价格扭曲?
李言
2025, 3(15): 204-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力价格扭曲的矫正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并释放人口红利,在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强化背景下,考察其对城市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具有重要政策价值。本文先从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活动渠道出发,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作用机制,接着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增加能够显著矫正劳动力价格扭曲,且上述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和激发创新活动渠道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增加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对南方地区城市、行政等级较低城市和劳动力价格扭曲较高城市的劳动力价格扭曲有更大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增加能够矫正企业劳动力价格扭曲,且上述抑制作用同样通过加速企业人力资本积累和激发企业创新活动渠道实现。本文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拓展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从营商环境角度思考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改革问题,为矫正劳动力价格扭曲,释放劳动力市场活力提供参考。
Select
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影响效应研究
李超,何烷铃,湛泳
2025, 3(15): 230-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金融作为连接科技与金融的桥梁,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各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水平,并综合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机器学习法实证分析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机制方面,科技金融政策通过培育科技企业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第一批试点省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效果显著强于第二批试点省份。同时,科技金融政策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科技人才集聚水平较高及金融监管宽松的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政策不仅对本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产生直接影响,还对邻近省份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政府制定和优化科技金融政策,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启示。
Select
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对养老保险待遇性别差距的影响——基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冯瑶
2025, 3(15): 257-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以及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相对增加,老龄女性对经济支持的需求逐渐增加。本文通过精算模型构建和数据模拟,考察渐进式延迟退休对我国养老保险待遇性别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发性的延迟退休并不能缩小我国养老保险待遇性别差距,而是需要政策干预。当前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有助于逐步缩小男职工与女工人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但男职工与女干部之间的养老金差距扩大。本文设计了八个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建议在2025年1月1日施行的延迟退休政策全面实施后,逐步推进新方案。其中,先以每4年延迟1岁的速度将女性退休年龄延迟至60岁,再以每6年延迟1岁的速度将男性和女性退休年龄均延迟至65岁的方案,对缩小男女养老保险待遇性别差距的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养老保险待遇性别差距也受到职工收入水平和工资增长率的影响。为缩小我国养老保险待遇性别差距,应该实施男女不同步、先延迟女性退休年龄再延迟男性退休年龄,且男女性退休年龄均延迟至65岁退休的延迟退休方案,同时还应改善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待遇,为女性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